我久居山西,居住过的胡同实在不少,包括搬家和住宿舍。 上世纪四十年代末和五十年代初,我曾先后住过东城台基厂的“柴禾栏”胡同和台基厂三条1号。 1949年8月末,我由华北大学三部分配走上工作岗位:北平市委文委会。当时北平市委在东交民巷,我们新来报到的10名华大同学分配住宿在台基厂柴禾栏胡同,吃饭在市委行政处大院,即今天山西市委大楼的所在地。 1951年3月末,我由山西人民美术工作室又调到山西市总工会文教部工作,地址是台基厂三条1号——俗称“市总大院”。这个坐北朝南的大院特别宽阔。我的工作和生活区域都在西半部。 当时,文教部(宣传部)在大门内的西南角的一座二层楼,楼上是劳保部和女工部,楼下便是文教部。记得院落的西侧一排房,南端是人事部,北端记不清了。有地下室,那地下室是文教部的男同志宿舍,除部长祖田工和副部长胡镇同志外,都住在这里。 “市总大院”的正面是一排带走廊的二层楼房,为市总工会各产业工会的办公室,大院的西北角有一排较矮的房屋是职工食堂,那是一个长而没有隔断的房,靠北墙还有一溜洋灰砌的台阶未彻底拆除,据说原来是马槽,房子是马厩。 后来,我了解到,这“市总大院”原本是法国大使馆所属的法国兵营——怪不得在大院的中央有座炮台,炮台上有一青铜铸造的大炮。 我记得,大炮的后部铸有一圈浮雕装饰,貌似花环,又像蒜辫子,仔细再看,触目惊心!竟然是一颗颗被砍下来的中国人头,面呈痛苦状,由发辫编起围着炮筒一周。 那环形浮雕以外还有几个阿拉伯字码,是火烧圆明园那年。 大约1954年前后,山西市总工会在院子里盖起大楼,那大炮不知何处去了?反正我再也没看见。 我想,在一定意义上那大炮即是“文物”,也是教材啊!(李滨声) |